高中地理-《世界的气候》1-1
发布时间: 2023-07-02 13:30 (采集追究法律责任)
各位同学们好,欢迎来到袁老师的地理课堂。今天啊,我们来共同学习世界的气候。气候由哪些要素所组成呢?由两部分组成,一部分是气温,一部分是降水。由于世界各地的气温特征不尽相同,降水特征也不尽相同。这种各不相同的气氛特征,叠加上各不相同的降水特征,就组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。既然气候是由气温和降水共同组成的,所以在分析气候的时候,既要分析气温的曲线图,也要分析降水量柱上图。我们在描述气候的时候,分为三个部分,第一部分是时间特征,第二部分是气温特征,第三部分是降水特征。
在时间的表述上,我们分为两大类,第一大类,当气温的变化比较均匀啊,差别不大,或者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大,全年的降水比较均匀的时候,我们表述为全年怎么怎么样,或者中年怎么怎么样,表述这一年之内的变化比较小。第二大类,季节差异大的情况下。我们选择夏季和冬季两个时段的特征来进行描述。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时段呢?就是由于在温带地区,夏季和冬季的气候特征最为显著、最为典型。那气温特征和降水特征如何描述呢?我们将气温分为三个段,第一段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及以上的称为高温。
当然有的资料则说的是15摄氏度左右及以上,不同的资料表述的不太一致,但是大家要理解这个含义就行,当气温比较高的时候,我们就称它为高温或者是炎热。当气温在零摄氏度到20摄氏度之间的时候,或者是零摄氏度到15摄氏度之间的时候,称为温和,不叫温暖啊,叫温和。当月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下,也就是有零下气温的时候,称为寒冷。这是气温的三段描述。降水也分为三段。第一段。月平均降水量在100毫米左右及以上的时候称为多雨。降水很多。第二段月平均降水量在50毫米左右到100毫米的时候叫做湿润。每个月降水比较多。第三段月平均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下,称为少于或者叫做干燥。
说明这个地方的降水量特别的少。实际上称为少雨或者干燥的地区,或者是时间段,一般降水量都在30毫米以下。那具体怎么去分析一个地方的气候呢?首先我们拿到这个资料,在这张气候的分析图表上。既有气温曲线也有降水量中上图。他也有两个。纵坐标,首先我们就要分清楚哪一个是气温的纵坐标,哪一个是降水的纵坐标。有两种办法。第一种看单位。摄氏度一定描述的是气温,毫米一定描述的是降水量,所以说在这个图里边,左边的纵坐标是气温的坐标轴,右边的。坐标是降水量的坐标轴。还有一种方法,看它的数值。你见过哪个地方的?气温是几百摄氏度呢?肯定没有办法,所以说成百的肯定是。降水量。那你有没有见过哪个地方的降水量低于零毫米?哎,还是负值的,见过没有,肯定也没有,所以说只要是有负值的这种的。坐标,那一定是气温的纵坐标。两种方法啊,第一看它的单位,第二看它的数值。通过这两种方法,我们就能判断出哪一个坐标是七分坐标,哪一个坐标是降水坐标。
上一篇: 高中地理-《洋流》
下一篇: 高中人文地理—《人口答题思路》1-2